一對新婚夫婦來上頌缽課,起初只是想在忙碌工作中能好好休息;沒想過,最後會讓彼此在頌缽聲中重新看見對方,重新聽見自己。
事業型男,上班努力拼搏,對於生活提供無微不至的物質支持毫不吝惜;溫柔敏感型女生,情感細緻,多愁善感。
她覺得他總不懂自己,常感到孤單又心累;他則認為自己已經做足所有努力,工作養家、買禮物、給生活安穩,卻換來她的情緒起伏。
一場平常的爭吵後,她崩潰了。她哭著說,自己已對這段關係感到心很累,甚至考慮離婚,而男生每次在女生情緒爆發時,也不知所措,只是在想:我是不是還做得不夠好?
原來,他們曾一起去看了幾次婚姻輔導師,卻始終繞不出那圈情緒與誤解的輪迴。
放鬆下來的一刻,打開看見彼此的大門
有一次上課,我邀請他們一起躺下聽缽聲。我引導他們將注意力放在呼吸與聲音上,不用交談,只需要讓身體慢慢放鬆。
男生很快就睡著了,發出均勻的呼吸聲——他的身體實在太累,已經撐了很久,終於有一刻可以真正休息。
女生卻怎樣都睡不著。她小聲說:「你看,每晚都是這樣。當他睡著了,我睡不著,就好像我一個人還在撐著。」
那句話背後,藏著長期的委屈與孤單。我鼓勵她:「你也可以慢慢放鬆,不用照顧他、也不用照顧任何人,現在,只照顧你自己。」
她閉上眼睛,眼淚悄悄滑落。那一刻,她終於開始學習把注意力,放回自己的身上。
每個情緒背後的動機
幾堂後,我請他們分別寫下「我最需要怎樣的愛情?」
她寫的是:「有人陪我吃一頓飯,不看電話,聊一聊天也好。」
他寫的是:「我想讓她安心,知道我永遠支持、照顧她。」
他們看著彼此的筆記,突然笑了出來。她說:「原來我需要的,你一直也在做。」
他說:「但我沒有表達,可能我以前也不懂表達。」
他們發現,愛一直都在,只是沒有好好說出來。每個情緒背後,都可能藏著一份未被了解的愛。
聽見對方真實需要
後來,他們在頌缽練習中,都學習放下「我要你明白我、你不懂我就要表達情緒」的執著,轉而願意「聽見對方真實需要」。
兩、三個月後,再次看到他們一起來上課,女生笑著跟我說:「我們的關係真的好了很多。」
男生說,他學會了放下「我要解決她情緒問題」的焦急感,轉而只是靜靜陪伴;女生也說,她不再那麼容易情緒失控,因為終於感覺到,身邊這個人,是願意聽、願意在乎的。
他們也開始在家一起做簡單的缽聲練習,不再像以前那樣,一吵架就彼此冷戰,在衝突出現前,多了一個空間去選擇 -- 不是立刻反應、不是急著爭對錯,而是先靜下來,聽見自己,也聽見對方。
吵架不再是破壞的開端,而成為更靠近彼此的契機。
我對他們說:「真正的愛,不是要在彼此面前扮演堅強或完美,而是可以安心地示弱,然後一起互補那些不完美的地方。」
這份愛,從願意聽見開始,也從放下防備開始。
頌缽相關課堂推薦
WhatsApp 查詢
不清楚哪一個課堂適合自己?我們可為你提供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