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我們經歷親朋的離世,不管對方以什麼形式離開,都會對我們產生心理衝撀。
短時間內,你面對的是失去的傷痛,生命被剝離的空虛感。同時,你要應對如何重建生活等問題。隨著時間的流逝,你的情緒多多少少會減輕,慢慢地接受事實,傷痛或許會有所緩和...有時候你可能以為事情丟淡了就沒事,生活還是要繼續。
你或許知道自己已徹底改變了,也覺察到親友離去為我們生命帶來的負面影響,但你可能會覺得那是「正常」,而不可逆轉的。
事實上,我們與死亡相遇的方式各有差異,每個人面對生命創傷的心理機制也不一樣;但在短暫陣痛之後,我們往往會忽略死亡為我們心理上帶來的長遠衝擊及影響:
面對親友的離世,有些人可能被巨大的悲傷淹沒,找不到排解的方法,而長期陷在悲傷中,無法調整;另一方面,也可能會因為太傷痛,無意識地切割與遺忘,導致疏離與麻木,看似問題不大,卻也可能令我們無法投入不同的關係或生命經歷,失去生命的熱情。
很多人會因為親友的離世而自責,不自覺地陷入自我懲罰的心理機制,這會深刻影響我們生活的每個面向,我們會無意識地不允許自己好過,影響很多生活的面向,包括工作、健康、親密關係、親子關係等等。
大多經歷親友離世的人,都會經歷心理上的突變,會感覺生命變得沉重;可能感覺到孤獨,無法被理解,在人群中感覺格格不入,無法輕鬆,很難開心起來,需要很用力才能使自己看起來開心一點,需要很用力地融入群體,感覺生活得疲累。
死亡帶來的無力感,會埋藏在我們的潛意識,長時間影響著你。你可能很容易掉進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的情緒當中,有部分人會經常陷入無意義感中,失去生活的動力。
經歷親友離世亦可能產生不受控的恐懼和焦慮,在生活中很容易被觸動,例如當聯絡不上親友時,不自覺地不斷打電話/發訊息;總是害怕自己稍不小心/不努力,事情就會向壞的方向發展,容易過度緊張,無法放鬆。
有些人因為親人離世的不幸,產生無法渲洩的慣怒而不自知,可能會變得憤世疾俗,進而影響自己的身心狀況,亦影響與周邊人的關係。
如果你想開啟這段生死療癒之旅,建議先預約一次試堂。首次見面,導師會就著你的情況進行詳細評估,為你設計最適合的療程及學習方案,靈活運用不同的療癒方法,包括:
ⓘ 所有練習都會在學員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行,並非催眠治療。
ⓘ 每堂 90分鐘,上課日期及時間按個人需要預約安排。
ⓘ 上課地點:香港銅鑼灣禮頓道33號第一商業大廈20樓。
ⓘ 語言:粵語、英語或普通話。
This content is being streamed from the server
香港銅鑼灣禮頓道33號第一商業大廈20樓
20/F First Commercial Building, 33 Leighton Road, Causeway Bay, Hong Kong
+852 6288 6826